分别心

接了几天芦笋的客服工作,很多陌生又熟悉的东西又回来了。 这些叔叔阿姨们对于 GUI 交互的理解程度,以及对于自身需求的表达能力,和白瓜学术的用户差别太大了,也确实是字面意义上两个时代的人。 芦笋和白瓜也是两个时代的产品——前 AI 时代,和 AI 原生。 一边在一个账号回答谷歌学术的网络问题,一边在另一个账号回答软件要怎么安装。 很有种穿梭感。

但这并不是他们的问题,只是术业有专攻。他们在成长起来的过程中并没有怎么接触计算机,现在也确实过了那个学东西很快的年龄了。 一大早微信电话打进来的时候,也开始能理解这就是他们很早就形成的习惯,在他们的意识里,并不觉得为一个不急迫的事情打电话是侵入性的。这种行为本身的出发点并不带着恶意。 晚上一个阿姨找过来,不会用智能跟读,尝试了很久也不会怎么开权限。 她很有耐心,但是真的不会。 那一瞬间有点难过。想起了我妈,有时候回家教她用软件也是这样,就算当下会了转头也会忘。

用户没有优劣之分。商业化的角度是有的,但产品角度没有。 白瓜学术的科研人员也好,芦笋的叔叔阿姨也好,都只是一群遇到了难题的客,他们只是各自有着不同的目标,走着不同的路径,遇到了不同的问题。 由于交流成本的巨大差异,之前心里会隐隐带着白瓜学术的用户比提词器用户更「好」的念头,即便不明说,但「分别心」已起,偏见也已经形成。 这是很有 ego 的念头。这种念头会阻碍自己真正「看见」对方。

想起苏轼有句「上可陪玉皇大帝而不谄,下可陪悲田院乞儿而不骄,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」,苏轼这是真达到了没有分别心的,慈悲的状态。